
康勃夫生平
1864年9月28日生于阿亨(靠近法国边界),1950年2月8日 卒于卡斯特罗波—劳克塞尔(德国鲁尔区)。他自幼生长在一个人口不多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有艺术天赋的摄影师,母亲是比利时人,比他大四岁的哥哥从一开始就从事艺术。康勃夫15岁才开始学习绘画,他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校,受到阳森、弗尔贝格和格伯哈特的指导。当他21岁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他就画了《最后的供词》,27岁时,康勃夫留校任教。
并在1915年-1925的间任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希特勒掌权后,康勃夫加入了纳粹党,成为希特勒最为欣赏的画家之一,1939年他的代表作品入选慕尼黑《伟大的德国艺术》画展并被“帝国总理府”购藏。9月28日康勃夫获得希特勒亲自颁发的最高奖项‘德意志帝国鹰盾勋章’即Adlerschild DES DEUTSCHEN Reiches。该奖章是学术或艺术成就的最高荣誉。于1922年开始由德国总统授予( 德语:Ehrengabe)。这种奖章是由一个金属圆盘与德国帝国鹰(1933年以后又加入了纳粹党所用的卍字记号)构成在一个基座上。
这是一个很高而不常授予的荣誉。在第三帝国时期,康勃夫完成了大量的纳粹党领袖画像、历史事件画与插图作品集,领袖像如:《戈林像》;历史事件画如:《冲锋队的火把游行》等;插图作品有《离开兴登堡的日子》、《卑斯麦》、《伟大的德国神话传说》、《莱因伯格骑士的传说》等;铜版画作品有《莎士比亚全集插图二十幅》、《易卜生》等1944年,纳粹政权崩溃前夕,德国经济虽遭受严重打击,但康勃夫与其他23名文化人士一起被希特勒亲自列入“重要人士”名单,这意味着他被纳粹德国政权认为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因此享受到特殊的待遇和创作保障。
1944年底康勃夫在“狼穴”受到希特勒的单独召见,并再次宣誓效忠。1945年后,作为纳粹党员,康勃夫受到了战后政府的整肃,这也是他在战后不再被重视和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1950年他在孤独中去世。康勃夫曾是莱茵- 威斯特伐利亚艺术家协会(荣誉会员)、德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德国插画家协会会员、柏林艺术学院会会员、杜塞尔多夫艺术家协会的荣誉会员、圣路加艺术家俱乐部成员。
康勃夫的素描作品曾在1912年被德国美术史论家汉斯辛格教授收录进11卷册的著作《素描大师》一书,该书以当时德国最先进的珂罗版印刷技术展现了20世纪初活跃于德国画坛的10位著名画家的素描作品,其中康勃夫就占有第十与第十一两册(刘天呈先生于1989年将这两册翻译并交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康勃夫的弟弟欧根Eugen Kampf (1861–1933), 是一位优秀的风景画家,曾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授。我国画家徐悲鸿曾受教于康勃夫门下,并购买过他的许多重要素描作品与油画作品《包厢》等,现收藏于北京新街口豁口徐悲鸿纪念馆。
本内容由juhaohua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250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