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 Pieter, 约1525—1569)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他善于思想,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赠给他一个外号叫“滑稽的勃鲁盖尔”。
彼得·勃鲁盖尔1525年出生于安特卫普东部的一个农民家庭,曾从学于P.库克·凡·阿尔斯特,此人的妻子可能教过他在细亚麻布上画水彩的方法。1550年,库克·凡·阿尔斯特去世,勃鲁盖尔到安特卫普画家、出版家H.科克处工作。科克系风景画家,兼经营画店,曾刻版印行勃鲁盖尔的作品,并与之长期合作。
彼得·勃鲁盖尔的艺术不仅展望未来,还重振了中世纪的主题,例如带插图的手稿中日常生活的边际滑稽,以及风景背景中农业劳动的场景。他将并将这些主题放在比以前更大的范围内,并采用昂贵的油画媒介去呈现。画面寓教于乐,邀请观众反思每幅图像的多层次复杂性。
1、《狂欢节与四旬斋之战》
此画创作于1559年,画面下方左侧骑在大木桶上的胖男人代表狂欢节,他挥舞着一根烤肉杆,上面还有没吃完的肉,而他自己的衣服已经快被肥硕的身躯给涨破了;右侧与他相对的是代表四旬斋的瘦女人,手中的武器是烤面包用的铲子,而铲子上只有两条最廉价的鲱鱼,她头上顶着象征封斋期的蜂巢(蜂蜜是四旬斋期间少数可吃的食品之一),守斋戒的女人已经饿得皮包骨了。这场“战争”完全是画家杜撰出来的,后人将其解读为对天主教阻挠宗教改革的讽刺,其中狂欢节形象象征繁荣昌盛、除旧布新,代表新教,而四旬斋形象则代表保守落后、不堪一击的天主教。画家在画面中心绘制了一个小丑形象,他身着一半红色一半条纹的戏服,举着一根大蜡烛在白天照明,增加了画面的诡异感,表达了画家对这个荒谬世界的讽刺。

2、《雪中猎人》
《雪中猎人》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隆冬季节的乡村雪景。三个猎人带着他们的猎犬从林中归来,除了一条狐狸他们几乎没打到什么猎物,连狗都蔫头耷脑的样子。顺猎人行走的方向向山下望去,近处的水磨已经冻住,远处的人们在湖面滑冰嬉戏。整个画面构图巧妙、透视严谨、空间感极强,同时又动静结合,银装素裹的大地沉静肃穆,而飞翔的小鸟和远处溜冰的身影又令画面充满生机,似乎给猎人沮丧的心情增添了一丝希望。

3、《农民的婚礼》
绘制于1568年的《农民的婚礼》将一场农家婚宴真实地呈现给我们。据卡雷尔·凡·曼德尔的书中介绍,老彼得·勃鲁盖尔与一位商人朋友“经常去参加民间的节日和农民的婚礼:他们两人都穿着农民的衣服,乔装打扮,与其他人一样送上贺礼,假装自己是新郎新娘的家人或同乡熟人。”在这幅画中,观众仿佛正与画家一起悄悄地站在婚宴房间的一角,亲身感受着当时热闹的气氛和温馨的场面,而对角线式的构图也将整个空间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新娘坐在一块绿布帘前,头上戴着个纸皇冠,右边坐在高背椅上头戴黑毡帽的长者是证婚人。我们无法判断谁是新郎,按照当地的习俗,新郎通常是在张罗着招呼客人,因此有人猜想可能是戴着红帽子往桌上端汤的那位。

4、《农民的舞蹈》
这幅画描绘了一群农民在乡村空地上跳舞欢宴的场景。近处一对男女仿佛从画面右边刚跳进观众的视野,跟在后面的女子动作笨拙,似乎有点跟不上前者的节奏。左边也有人仿佛刚刚闯入,他像个乞讨者,遭到桌子对面用餐者的驱赶。这大概是某个圣日,右边树上还挂着圣母像,但显然村民们已完全沉浸在歌舞、欢饮和接吻等享乐之中了。

艺术家们还在追求宗教或神话题材的时候,彼得·勃鲁盖尔却逆潮流而动,把注意力转向到卑微的日常生活。勃鲁盖尔倾向用讽刺的手法表现人性的愚蠢与荒唐,他不对人物形象做任何美化修饰,他们可能是淳朴、天真又或是愚钝、丑恶的。当你认真观察,你会看到非常多精妙的细节处理,意味深长。
本内容由jiamin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13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