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路易·大卫《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艺术赏析

雅克·路易·大卫出生于法国,他的画风构图严谨,技法精工,色彩庄重,也是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路易·大卫曾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的委员,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大多都以历史英雄人物为题材,譬如《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处决自己儿子的布鲁特斯》等都得以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1794年是大卫艺术生涯中最光辉的年月,他的艺术充满了时代革命气息,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性,并将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和现实的时代生活相结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革命艺术家。可随着雅各宾党政权被推翻,大卫却惨遭被捕入狱,出狱后看到国家发生的变化令他触目惊心,此刻,他的革命理想全都破灭了,整个社会也随之陷于恐怖的深渊,这使他心灰意冷却又无能为力。从此在创作上他放弃了现实的题材,又沉浸在对古代社会的向往之中,再也没有画过富有革命激情的作品。他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停止了一切社会活动,情绪非常消沉,艺术生命也面临枯竭。这时的画家期望和平,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了也随之产出了又一副绘画巨作《萨宾妇女》。直到1816年拿破仑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将曾对处死路易十六投赞成票的大卫驱逐后,他也惨遭迫迁居比利时,最终只落得个客死异国的结局,令人无比惋惜。

雅克·路易·大卫《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艺术赏析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
创作者:雅克·路易·大卫
创作时间:1800–1801年
创作地点:拿破仑
风格流派:新古典主义画派
题材:肖像
材质:画布
尺寸:261cm×221cm
收藏地点:玛拉玛颂城堡、吕埃尔-马尔迈松

作品赏析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道的拿破仑》实际上是是雅克·路易·大卫绘制的五幅油画的统称,上面这幅只是该系列中的一幅。画中,拿破仑穿着总大将的制服、金边的两角帽、佩戴着军刀骑着马。被风吹起的披风包裹着拿破仑的身体。他的脸面向画面前方,右手指向山顶,左手牵着马缰 。军马前脚抬起,吹过拿破仑披风的风,也同样吹起来军马的鬃毛和尾巴。身后是搬运大炮的士兵们,形成一列在山道上前进。画面上部布满了乌云,拿破仑的面前耸立着山峰。画面前部的岩石上,刻着「BONAPARTE」「HANNIBAL(汉尼巴尔)」「KAROLVS MAGNVS IMP」的文字,他们是在拿破仑之前穿越阿尔卑斯山的先驱者,军马胸前的马鞍上,记录着署名和日期。

《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再现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拿破仑率军登上阿尔卑斯山,为争取时间抄近道进入意大利,奇袭奥地利军队时的情景。画中拿破仑跨上白马一手持缰、指点江山的“男神”形象堪称传世经典,也总是能令人眼前一亮。画中的拿破仑挺立在烈马之上,威武镇定,剑指高峰,令人望而生畏,而这,也是法国精神乃至人类昂扬精神的升华。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中总是少不了对人物姿势细节的描绘,而在该作品中,他也表现了指挥官绝对要攻下目标的坚定意志,所要展现的不仅是要到达山顶,还有那种对胜利的必然性;同时他面向士兵,向后方持续的下达命令,戴着手套也可能是为了表现拿破仑不只是一个征服者,还是一个战争的调停者形象。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15673

(0)
qingfanqingfan
上一篇 2023年4月23日 下午4:51
下一篇 2023年4月23日 下午5: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