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塞尚《戴鸭咀帽的自画像》绘画赏析

保罗·塞尚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在他生前的大多数时间里,他和另一位画家梵高一样,其绘画作品和艺术不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和理念在后来地的确是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派。在绘画过程中,塞尚对色彩与明暗面的运用具有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他颠覆了以往绘画风格、技巧的视觉透视点,空间的构造被他从混色彩的印象里抽掉了,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艺术,这是以往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做到的,因此,他也被后人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保罗·塞尚主张绘画中的形状和色彩是不可分离的,要用几何的笔触在平面上涂色,逐渐形成画的表面。他强调不要用线条、明暗来表现物体,而是用色彩对比,还要采用色的团块表现物象的立体和深度,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造型,用几何元素构造形象。塞尚的画中经常会出现对客观造型的有意歪曲,景物描绘更是富有几何意味。他无意于再现自然,而他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根本上是为了创造一种形与色构成的规律 。

保罗·塞尚《戴鸭咀帽的自画像》绘画赏析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戴鸭咀帽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in a Casquette)
创作者:保罗·塞尚
创作时间:1872年
创作地点:不详
风格流派: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
题材:人物
材质:油彩和画布
尺寸:53 x 39.7 cm
收藏地点:由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State保管

作品赏析

《戴鸭咀帽的自画像》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保罗·塞尚在1872年绘制的一幅自画像油画。这幅画是其画于19世纪70年代初,也是最接近印象派的时候,展示了毕沙罗对塞尚的影响。在这幅画中,自由的笔触和对灯光效果的兴趣揭示了塞尚作品中的印象派倾向,但粗略的绘画和模糊的轮廓并不能完全打破艺术家在绘画中赋予物体的重量和坚固性。在印象派时期的这些相对早期的作品中,艺术家揭示了他个人的艺术观。画中的塞尚似乎比他实际年龄大,这是他的特点。也许这不仅是因为胡须,还因为艺术家的内在张力和孤独的状态。

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之后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所以,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於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在可以被当成二十世纪探索绘画先知的十九世纪画家中,从成就和影响来说,最有意义的乃是塞尚。他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他终生奋斗不息,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本质的观念而斗争。这些观念紮根於西方绘画的伟大传统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属於艺术中最革命的观念之列。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16938

(0)
qingfanqingfan
上一篇 2023年5月5日 上午10:25
下一篇 2023年5月5日 上午11: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