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著名的男画家,他的代表作有《星月夜》《向日葵》和自画像系列等。在绘画过程中,梵高对色彩和线条的运用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带着一些张狂或是癫狂,这或许与他患有的精神疾病有一些关系,也与他孤僻又极度敏感的个性有些关系。梵高在生前并不受人欢迎和喜爱,直到他离世后,其作品才被人逐渐接受,才逐渐受到了世人的欢迎与追捧。
在绘画中,文森特·梵高对于取材更倾向于田园风光、动物植物或是劳动人民,以及自己、他人的肖像画。梵高在绘画中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犷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仔细看来,梵高画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的,有强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画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随意挥洒而得来。受众在欣赏画面的时候也会被这种激情所浸染、震惊,会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内心的呐喊。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花魁》(Japonaiserie: Oiran)
创作者:文森特·梵高
创作时间:1887年
创作地点:不详
风格流派:荷兰后印象派
题材:神话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105×60.5 cm
收藏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作品赏析
《花魁》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在1887年根据日本浮世绘和神话来绘制的一幅油画。在这幅画中,他将日本浮世绘与后印象主义创作理念融会贯通的悟道之作,通过色调变换的排线,快速有效地抓住事物的运动形式,这也是从浮世绘绘画中得到的启示,他的每一笔都将情感推向极致。这幅画的艺术装饰性具有更强的构图方式、精简的线条排列、色彩鲜明互不混合、平面上色不加阴影、取材於民间生活。
《花魁》这幅画也表现了梵高把内心最深处的“我”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他将自己的情感通过色彩的力量、线条的冲击和主题的选择表达,成为一面反映情感而非风景的镜子。中国画家丰子恺曾如此评价过他,说:“梵高的全生涯没入在艺术中。他的各时代的作品完全就是个时代的生活的记录。在以艺术为生活的艺术家中,可说是一个极端的例。”的确,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者,梵高确实在绘画方向和流派中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绘画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1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