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嵩是南宋时期的画家,出生于钱塘(今天的浙江杭州)。他少年时期曾从事木工行业,后来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并跟随他学习绘画。李嵩擅长画人物和道释画,特别精通界画,他在南宋光宗、宁宗、理宗三朝(1190-1264年)的画院中担任待诏。
李嵩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春溪渡牛图》、《春社图》和组画《服田图》等。他还以货郎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货郎图,这些作品除了一幅藏于故宫博物院外,其余都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美国堪萨斯州阿肯博物馆的尼尔逊美术馆及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李嵩的绘画技艺非常卓越,他擅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他的作品如《夜湖图》、《水殿招凉图》、《观潮图》、《西湖图》、《仙山瑶涛图》、《骷髅幻戏图》、《观灯图》、《柳塘聚禽图》、《花篮图》等,都展示了他的高超绘画技巧。其中,《骷髅幻戏图》因其深刻的寓意而成为美术史上的一个谜。
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水殿招凉图
作者:李嵩
创作年代:宋
类型:扇面画
尺寸:24.5 x 25.4cm
收藏地:故宫博物馆
作品赏析
在这幅描绘古代建筑的画作中,屋顶的形象和细部装饰显得尤为引人注目。重檐十字脊歇山顶的设计,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屋顶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更体现了古代匠人对于建筑美学的追求。两个歇山顶十字相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使得整个屋顶看起来更加庄重而稳定。而原屋檐下添加的一层小檐,则增加了屋顶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使得整个建筑更加华丽。
屋檐两头微微上翘的设计,不仅符合古代建筑的审美标准,更有着实际的功能性。高起的屋脊端头装有兽头的收束构件,这些构件不仅有着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护屋面两坡易漏雨的部分,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垂脊前端的仙人、蹲兽装饰,更是将建筑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结合,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创意。
屋顶瓦陇与瓦当、飞椽、套兽等细部构件的绘法细腻入微,展现了古代匠人对于建筑细节的极致追求。屋顶山花面搏风版的宽阔设计,不仅增强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更使得建筑外观更加美观大方。垂鱼的设置,既遮挡了缝隙,又加强了搏风版整体的强度,体现了古代匠人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而惹草作为象征性防火观念的装饰,更是将建筑的安全性和美观性完美结合。
此外,图画中屋檐下方阑额上的补间铺作也是一大亮点。这些补间铺作按照宋代木匠建屋的技术规则进行设置,既起到了联系和承重的作用,又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性。临水殿的构造灵活多样,展现了古代建筑师的卓越才能和创新精神。
画中的闸引湖水入渠道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师对于水资源的巧妙利用,更展现了他们对于环境和谐的追求。建在池沼上的盝顶廊桥,下用地 ,上有排叉柱,柱上架额,额间架梁,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是研究宋代桥梁、水闸的宝贵资料,为我们了解古代建筑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内容由xiaoyan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3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