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筌(约860年-965年),字要叔,成都人,五代后蜀画家,是蜀中画派的创始人,与徐熙并称为“五代花鸟二杰”。黄筌生于一个画家世家,其父黄爽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黄筌自幼聪慧,13岁时从刁光胤为师,学画花鸟,又据说学滕昌祐的蝉蝶,山水学李升,兼能道释人物,但最擅长的还是花鸟。
17岁时,黄筌随刁光胤同仕前蜀王衍,19岁即被赐朱衣银鱼,兼都麹院,以艺事备受王衍优遇。后蜀孟知祥僭位称帝,黄筌仍知遇依旧,进三品服;子孟昶即位后,又迁黄筌为翰林图画院待诏,赐紫金鱼袋,并主管画院。正因如此,黄筌的画派遂主宰了西蜀画院的画风,并多次奉命为宫殿、寺观作壁画及屏扆卷幅,又逐步加封为内供奉、朝议大夫、检校少府少监、上柱国、累迁如京副使、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遂开以画艺得官职之先河。
作品简介
作品:苹婆山鸟
作者:黄筌
创作时间:五代后蜀
风格流派:花鸟画
材质:绢本
尺寸:31.8*25.3cm
收藏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赏析
《苹婆山鸟》的构图十分精巧,画面以一枝斜斜伸出的树枝为中心,枝头缀着两枚红果,两只小鸟栖息在枝头,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黄筌在绘画中运用了细腻的笔法,将树枝、果实和小鸟的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自然。画面色彩鲜艳,红果的颜色鲜艳欲滴,小鸟的羽毛色彩斑斓,整个画面明快活泼。
《苹婆山鸟》斜伸的树枝打破了画面的呆板,为画面增添了动感和活力。同时,斜伸的树枝也为小鸟的栖息提供了空间,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两枚红果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枝头,打破了画面单调的感觉,也为画面增添了色彩。红果的颜色鲜艳欲滴,与绿色的树叶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画面更加明快活泼。两只小鸟栖息在枝头,姿态活泼灵动,仿佛下一刻就会展翅飞翔。小鸟的羽毛色彩斑斓,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气。
《苹婆山鸟》红色的红果是画面的点睛之笔,为画面增添了喜庆和丰收的气氛。红果的颜色鲜艳欲滴,与绿色的树叶形成鲜明的对比,使画面更加醒目。绿色的树叶是画面的背景,为画面增添了自然的气息。树叶的颜色深浅不一,层次分明,使画面更加生动。黄色的鸟嘴是画面的点缀,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气。鸟嘴的颜色与红果的颜色相呼应,使画面更加和谐。
本内容由yiyuan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33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