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世界 ArtYouhua
Christ Mocked
《受嘲弄的基督》
乔瓦尼·契马布埃在1280年创作
拍卖现场,卖出2.7亿天价!
搬家时原本一幅微不足道的油画,竟然拍卖了2410万欧元(约合1.9亿人民币)的天价!
6月份,法国中北部小城贡比涅(Compiegne),一位90岁的高龄老奶奶准备搬家。
这栋老房子始建于1960年,老奶奶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虽然年事已高,但生活还是要追求多姿多彩的。
她准备将这栋老房子卖掉,并委托一家拍卖商对自己房屋的价值进行评估。
一名叫做菲洛梅·沃尔夫(Philomène Wolf)的拍卖师,来到了她的家中进行勘查。
凭借着敏锐的职业嗅觉,菲洛梅被厨房中挂着的一张油画吸引了目光。
这幅画被挂在厨房炉灶上面,被油烟熏了整整半个世纪。
画作不算大,但直觉告诉他,这幅画绝对”来头不小”。
巴黎图尔昆(Turquin)鉴定公司利用近红外线鉴定技术,揭开了画作的“真实身份”——这幅画竟然是“文艺复兴之父”乔瓦尼·契马布埃(Giovanni Cimabue)700多年前所绘的画作!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幅叫做《受嘲弄的基督》(Christ Mocked)的画作,原属契马布埃在1280年创作的大型双联画中失踪的一部分。
另有两幅是分别收藏在伦敦国家美术馆的《圣母和耶稣与天使》(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以及收藏在纽约弗里克收藏馆的《受鞭笞的耶稣》(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
“这三幅都是用相同的技术在同一块木板上制作的,所以你可以看到连贯的木头的纹理。
我们也运用红外线来确认这幅画是同一个人画的,可以看到他在哪里做了哪些修改。”
她一直以为这只是一幅普通的宗教装饰画,没想到竟然价格不菲。
“如果不是菲洛梅建议我去鉴定一下,这幅画可能就被当成垃圾扔掉了。”
这幅画的拍卖吸引了大量收藏家的关注,甚至吸引了一家外国博物馆参与竞标。
然而近日拍卖结果出炉,这幅画的拍卖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受嘲弄的基督》以4倍多的价格,以2410万欧元(约合1.9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一举打破拍行内16世纪以前的古典大师绘画作品成交纪录,排行古典大师作品售价第八高位。
而《受嘲弄的基督》也是有记录以来,契马布埃的首幅画作登上拍卖会场。
契马布埃作为文艺复兴前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世界上只存有11幅他的画作,可以说是非常罕见。
故《受嘲弄的基督》的拍卖,在整个艺术行业绝对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契马布埃生于1240年,一生活了62岁,是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
如果说“希腊绘画之父”是波利格诺托斯,那么契马布埃就是“意大利绘画之父”。
他是开创文艺复兴的艺术巨匠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的恩师,因此被认为是文艺复兴前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如果契马布埃穿越到如今,他很可能算不上伟大的画家。
因为画得出色的画家实在是太多了,包括后来声名鹊起的“文艺复兴三杰”。
不过在他那个时代,他的画比之前一千多年以来的许多画家都画得出彩。
他曾画过一幅圣母玛利亚的画像,画好后人们都觉得真是太棒了。
为了庆祝这幅画作的完成,人们还特意举行了一次庆祝游行。
吹着乐器,挥舞着旗帜,把这幅圣母玛利亚的画像从契马布埃家里抬到了教堂里。
契马布埃《宝座上的圣母》1280-1285年,乌菲齐美术馆藏
也有人说,契马布埃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他的画有多好。而是因为他有一个优秀的学生,这个学生后来成了比老师还伟大的画家。他就是乔托(Giotto)。
据说某一天,契马布埃去附近的村庄维基奥游玩,碰到一个十岁的牧童。
契马布埃见到牧童无师自通,为其天赋所惊,便收他为徒。
随着时光流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叫乔托的孩子在艺术造诣上超越了师父。
而乔托也在日后被认定为是文艺复兴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契马布埃也是第一位敢于对此风格说不的人。尽管有的时候,他的作品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一风格。
在当时,拜占庭风格包含的是一些极为平直的场景,毫无生动而言。
契马布埃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勇敢地站出来反对这一艺术风格。
并极力推崇自然主义,他所描绘的作品更倾向于平凡自然的写实,色彩对比分明,又带有一些人情味。
契马布埃《耶稣受难像(局部III)》,1268-1271年
绘画从“心中之实”逐渐转向“眼见之实”,使宗教画多了些希腊化的人文主义趣味。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契马布埃也是这个艺术领域运动的先驱人物。
之后契马布埃就成为了很多画家学习的典范,给未来许多的新兴艺术家与阅读者以更多的启示。
温馨提示:图片、文章来源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本内容由juhaohua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6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