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所用图片为:2015年自画像 2015年
最新中外写生艺术大展
杨飞云
2019 6.8-7.7
作品欣赏
2019年6月8日下午3点,写生见性一一杨飞云油画艺术研究展开幕式在中国油画院人文讲堂举办。此次展览是中国油画院创办12年来杨飞云先生首次个人展览。
以他不同时期深入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油画风景写生作品为主,以及近年来创作的大型历史题材作品,并精选了走近大师临摹作品等三个块面组成,形成个人风格的合力氛围,也是他一直面向生活,寻源问道,坚守写生,坚守人文的初心呈现。
杨飞云国内写生
太行山“高家村画家村”三月 布面油画 80X60cm 2019年
主持人 布面油画 116X81cm 2018年
深 层 追 寻
文 / 杨飞云
艺术确实不是技巧,但是必须通过技巧来表达;艺术不在内容中而在内涵里,但以内容也可以表达内涵。艺术是一种形式,但是形式就等于艺术吗?艺术也不是修养,但是修养能帮助艺术升华品位。
若将艺术比作人的头脑的话,技术就是人的身体,而修养就是他的行为举止,有了这一切就必然有了他的形式,这个身体的水准是实现你头脑心灵的重要场所,因头脑的重要就否定身体的作用是可笑的。一个健全的有生命力的身体才能让我们的灵魂自在而准确地行走。
北京郊区小村 布面油画 38X55cm 2005年
古村朝阳 布面油画 45X60cm 2018年
几个小红果 布面油画 35.5X28cm 1995年
渔村 14×19.5cm 1981年
静物 21×25.5cm 1992年
2019写生勐仑小镇——曼仑寨
2019写生勐仑小镇——曼仑寨
流水 布面油画 45X60cm 2018年
小溪秋色 布面油画 50X40cm 2018年
塞罕坝的云 布面油画 45X60cm 2018年
林场早晨 布面油画 45×60cm 2018年
朝阳 布面油画 45×60cm 2018年
白桦黑马 布面油画45×50cm 2018年
新村 布面油画 40×60cm 2018年
第一场雪 布面油画 40×50cm 2018年
新装新人 布面油画 116X81cm 2015年
坚毅 布面油画 130X97cm 2009年
冬日盛装 布面油画 130X95cm 2015年
杨飞云法国写生作品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Musée du Louvre
杨飞云参观巴黎奥赛博物馆
Musée d’Orsay
写生的恩赐(节选)
文 / 杨飞云
自从习画以来,我最爱做的两件事就是经常去博物馆看大师的原作和下乡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每一次的经历都在记忆中留下深刻体验并且无比珍贵,之后也越来越成为我艺术进程中的必然行为。
写生使我日趋充实开阔,在我的认识中印证着:一个习画者“师承原典,师法自然”的古训要义。并且明白一切有水准的艺术创造不是受到前人的影响就是得到自然的启示,最终才会诞生在艺术家的心源。
写生的奇妙之处在于身处自然中所产生的当下体验,所到之地的新鲜,万物的生动所激发的心动。尤其是风景写生纯粹像“靠天吃饭”,近乎去源头上取活水,是此情、此境、此在的整全调动与物我融通后的“天人合一”,是画者当下身、心、灵的全然配合以及精、气、神的饱满抒发,使瞬间确切的感动凝结在画面上成为永恒。
万物在形色之间显明,意趣在情理之中生成,艺术表现的感觉像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似的,无法被重复,表现的深度在于感动与体验的程度,而表现的水平却因你平时修为和理解的高度所决定。
艺术家最为激动之时,又必须是特别敏锐与清醒之时,否则一次风景写生就变成了手忙脚乱的一场糊涂乱抹。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写生使我们的感觉变得敏锐而单纯,让我们的心灵通道畅快而干净,写生使我们成为大自然永远的学习者,在每天的更新变化中提升。
写生是绘画的恩赐,是艺术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探究原理,锤炼画艺的一种有效途径。一个习画者只有持续不断的去做才会通向自如的画境。
我们知道,一个人开始学油画第一次拿起画笔时就会去写生,当成为专业画家后仍然要不间断的写生,直到我们仰慕的世界顶级大师,如委拉斯贵支、伦勃朗、梵高、塞尚、佛洛依德等巨匠们的巅峰之作,也还是通过写生完成。
可见同是写生,其内在的学问与创造性奥秘是有天壤之别的。人的感知力是有限的,而大自然的丰富是无限的,因此艺术家的创造力就会在不断的写生中永不枯竭。
记的大学二年级时读到黄宾虹先生的画语录,开篇写道:“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当时被如此广阔的情怀与深厚的境界深为打动,之后一直难以忘怀。
年长以后更加感到景物的外状华丽并不最重要,而宝贵的是在寻常朴素的山水间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宏阔的审美心性至为重要。这样才能心外无物,写真见性,守正而创新。
我相信一个画者只要不间断地在大自然中真诚勤勉的写生,他就会逐渐的确知,在日光之下当行何事为美。
展览现场
巴黎夕阳 布面油画 24X33cm 1999年
巴黎艺术城小巷 布面油画 40.4X33cm 1999年
塞纳河一角 布面油画 35X23.5cm 1999年
圣母院南岸 布面油画 41X33cm 1999年
先贤寺远眺 布面油画 40.5X32.5cm 1999年
巴黎 布面油画 34X41.5cm 2000年
巴黎圣母院 布面油画 20.5X14cm 2000年
朵云 布面油画 20.5X13.5cm 2000年
古堡早晨 布面油画 33.5X41.5cm 2000年
河岸垂柳 布面油画 37.5X45.5cm 2000年
老树古桥 布面油画 14.5X21cm 2000年
莫雷水磨房 布面油画 28X49cm 2000年
塞纳河三角公园 布面油画 33X41cm 2000年
莫雷之春 布面油画 38X45.5cm 2000年
法国中世纪老桥 布面油画 51X73cm 2012年
古罗马老桥水渠 布面油画 55X80cm 2012年
莫雷古镇全景 布面油画 55X80cm 2012年
莫雷老教堂 布面油画 73X51cm 2012年
写生见性——杨飞云油画艺术研究展
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开幕开幕式
嘉宾合影
本次展览共展出油画作品143幅,是杨飞云先生求索油画艺术40年心得与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展览梳理了他在3个方向上的思考与不懈追求。
一、风景写生与山水创作
风景写生以地域为单元布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杨飞云先生从早年注重平稳光线和对细微色彩的捕捉,过渡到近年强化光暗对比和拉大色阶的不同实践。这是他对油画语言独特表现力的持续思考推进,从早年利用油画工具模仿自然的抒情独奏过渡到近年利用油画语言承载情感提升精神的多维交响表达。以扎尕那地区风景为原型的大幅山水创作《爱山图》正是这一持续推进的必然结果。如何用一种写实的油画语言来承载自然以至人性内的温厚与尊严之情之性,从写生中操练的对光暗结构的布置和色阶组合运用的能力,无疑对他创作回应中国宋代山水画传统的油画,起到了相当大的支持作用。自然既是我们油画工作者不竭的视觉与感受源泉,也是我们创作心灵承载的栖息归处,这是杨飞云先生希望通过他的风景写生和山水创作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人像写生与肖像创作
人像写生以近年杨飞云先生创作的大幅室内人物全身与半身肖像为主,辅以不同阶段的小幅肖像写生的展览呈现。对比早年人像写生注重人物形体和光感描写的画面,杨飞云先生近年的肖像画日渐呈现出对明暗的提炼与华美的色彩铺陈,这是对中国唐代仕女画气度与端庄的回应。两幅大型的肖像创作《孔子》、《美育之门(齐白石与徐悲鸿)》、亦为我们呈现这样一种共同的努力,即探究中国人画油画的课题,中国人的气质与思想来源于一个怎样的传统,以及现代中国人怎样消化或者说驯服油画这门艺术语言,用以创作出具有中国人独特审美特性的有水平的油画的努力。而这样的努力是以中央美术学院自徐悲鸿院长以来几代油画家持续推进的课题。
三、博物馆临摹
博物馆临摹部分呈现了杨飞云先生对文艺复兴以来油画肖像艺术经典的研究与吸收,包括达·芬奇、荷尔拜因、格列柯、伦勃朗、委拉斯贵支等人的重要作品,在临摹过程中,他绕开每位榜样大师的独特技法,用自己掌握的油画语言对原作进行直接的写生,不过分模仿原作细节,而是不断体会对油画语言关系的控制,以及蕴含于这控制之内的一个人类的精神劳动者对万物之理与人性攀升的敬畏。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从脉络上接续油画艺术血脉,精神上感召于至高之性的虔诚态度。
展览持续时间:
2019年6月8日至2019年7月7日
开幕式现场掠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先生致答谢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先生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
本次展览策展人邰武旗先生
开幕式现场
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先生
著名油画家妥木斯先生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国画家何家英先生
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画家闻立鹏先生
中央美院教授赵友萍先生
中央美院教授、著名油画家钟涵先生
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画家张立辰先生及其夫人胡萍老师
编辑:
– END –
温馨提示:图片、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内容由juhaohua收集整理,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uhaohua.com.cn/archives/77758